2007-现在

转制与引领(2005—2008)

  正当科学出版社迎来创新与辉煌的年代,庆祝50周年华诞之际,一个新的挑战和任务又落在了科学出版社的肩上,即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成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35个试点单位之一。
成立于2000年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是新闻出版总署第一批试点集团,也是国内惟一的中央级专业出版集团。成立之初,集团是一个法人联合体,成员单位包括科学出版社、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中科希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北京中科进出口公司等。
改革试点以来,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集团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已经顺利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集团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光荣称号,成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代表;集团输出科技书刊项目数量位居科技出版单位的首位,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北京市版权贸易先进单位”;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数量名列出版社前茅;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数量位居第一;韬奋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等均榜上有名,一大批年轻化、专业化的优秀编辑出版人才成为集团中坚力量;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净资产增加136%),竞争力位居科技类出版社之首。


  通过改革试点,集团在核心竞争力、出版品牌、科技成果交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进展显著,为未来做强做大、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主要发展战略和进展:
(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作为改革试点,集团创新体制机制,锐意进取,克服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许多困难。2005年6月和2007年4月,集团和集团的核心企业——科学出版社分别进行了工商注册,顺利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但是转制只是手段,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才是目的。集团在体制改革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符合市场竞争需求的内部运行机制,充分释放改革能量,出版业务取得了较快增长。
2008年集团出版图书8117种,科技期刊209种,书刊产值13.28亿元,集团总销售收入9.48亿元,资产总额12.17亿元。2008年集团与试点初期(2003年)相比,资产总额增加93.70%,净资产增加136.40%,销售收入增加54.70%。
集团核心企业——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经营业绩达到历史最好水平。2008年,全社出版图书7537种(其中新书2785种),期刊189种;书刊产值达到12.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3%;全社总销售收入7.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7%;税前利润、净资产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7.31%和22.70%。
2006年科学出版社的竞争力位居全国科技类出版社榜首,在全国出版社中排名第4位
(2)以重大出版工程为龙头,打造中国科技出版第一品牌。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一直致力于在专业出版领域做强做大,努力打造中国科技出版第一品牌,而专业出版发展须以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来带动。目前,集团已经形成了重大图书出版工程群。
由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倡议并任总主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十一五”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二十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大部分,20卷约60分册,已启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学等9卷。
再如,凝聚我国四代植物学家智慧、跨越半个世纪的巨著《中国植物志》2004年全部出齐,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对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国家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将做出重大贡献并产生深远影响。
2007年由路甬祥主编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为国家科学发展提供了高端权威咨询,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以及大批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54项,入选数量在全国科技出版社中位居第一),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2008年获资助44项,资助金额占整个出版基金资助总量的50%左右),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项目(789项)等。

  在期刊出版方面,集团2008年出版科技期刊209种,其中《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简称“两刊”)是我国学术期刊的代表性刊物。针对国内科研评价体系变化和国际学术期刊的竞争,作为我院学术期刊改革试点单位的“两刊”正在按照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改革方案,大力推进管理体制、院士平台办刊、出版单位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的改革,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专业出版发展以及品牌形成,获国家级奖项是一个重要体现。多年来,集团和科学出版社一直在国内书刊获奖方面名列前茅。其中在2007年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科学出版社获得图书奖二项、图书奖提名奖一项等6项,全国第一。被评为“先进出版单位”;2008年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称号。

  (3)以科技出版“走出去”为途径,实现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
作为中国科学院专属的中央级专业出版集团,将推动我国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而要实现科技成果的国际交流,就需要集团“走出去”。为此,集团非常重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拓和利用,采取“引进带输出”的合作策略,建立“走出去”长效机制,与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推动科技出版“走出去”,并取得丰硕成果。在近两年北京和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科学出版社每年向欧美国家输出优秀科技图书200多项,输出数量居全国第二、科技出版社之首;在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科学出版社还有114项图书得到政府资助。此外,包括“两刊”在内的31种集团出版的英文版科技期刊也与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取得良好效果。2007年集团被商务部、文化部等部委评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被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授予“北京市版权贸易先进单位”。在2008年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长汪继祥还应邀作了题为《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科技出版“走出去”》的经验介绍。

  (4)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加快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出版人才队伍建设。近5年来,科学出版社共引进278位新人,其中2/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新人不断进入,使得全社编辑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  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348人的编辑队伍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47%,30-40岁与41-50岁分别占26%和1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编辑比例占62%。
为了加快编辑业务队伍迅速成长,科学出版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建立了“社—出版中心—分社带培导师制”的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和上岗考核,使其能够尽快合格上岗。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对在职员工组织不同方式、不同类别的针对性培训,如邀请国内外知名出版专家讲座、选派骨干到国内高等院校进修和国外出版集团交流访问等。三是大胆使用和提拔一大批年轻骨干到重要业务岗位。社总经理、副总经理、副总编辑共有8位,年龄均在42~46岁,其中两位还分别获得了韬奋出版奖和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四是实行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从制度上促进了员工队伍的创新力、执行力和战斗力。通过上述措施,科学出版社拥有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熟谙市场运作规律的专业化、年轻化的编辑出版队伍。
目前,集团正根据国内外科技出版发展动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国家级专业数字出版平台,中国科技成果的发布中心和国际优秀科技成果的引进中心)建设为核心,努力把集团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代表性、在国际具有竞争力的国家级科技出版集团,成为以科学、技术、医学、教育为主要领域的中国科技出版旗舰,引领中国科技出版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