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关于张学梅拟获得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择优支持人选公示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0-11-06

  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印发〈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传播字[2016]1号)的有关规定,经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计划专家评审会评议,我公司下属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化学》编辑部张学梅通过了专家组评审,现将其有关情况公示如下: 

  张学梅公示材料 
  一、基本情况
  张学梅,女,1979年2月出生,2009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引进前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5月引进到《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任《中国科学:化学》科学编辑。
  二、学习经历
  1999年9月-2003 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6月,河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硕士 2006年9月-2009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
  三、工作经历
  2010年3月-2012年3月,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2012年5月-2015年12月,《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编辑 2016年1月-至今,《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化学》编辑部主管 
  四、主要工作业绩及业务创新点
  2012年5月加入《中国科学:化学》编辑部,担任学科编辑。由于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同时善于紧跟热点前沿领域,使得所负责学科文章的质量大幅提升,其中17 篇约稿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占本刊总入选数量的65%),4 篇入选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2016 年起担任编辑部主管。期间,组建了第三届全体编委会、海外顾问编委会,尤其创新性得组建了“青年工作委员会”,使办刊队伍学术影响力更高,而且更加国际化和年轻化。在共同努力下,Sci. China Chem.(SCC)影响因子从2.429上升到6.085,国际排名从Q3 区提升到Q1 区。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到了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2016-2018)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2013)项目资助,为期刊运营取得经费支持。此外,积极为SCC 申报各种奖项,并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百强报刊”和“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出色的工作业绩使我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在年终考核中4 次获得“优秀”,2次 “良好”;2016 年取得副编审职称;2017 年荣获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骏马奖";2018 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两刊”优秀编辑称号。此外,撰写了6 篇科技出版领域文章(一作3 篇,二作1 篇,三作2 篇),多次受邀作报告向同行介绍经验,并被《当代化工研究》聘为编委。
  五、到位后已开展的工作
  在工作中,本人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市场推广和品牌意识,并充分发挥新媒体对期刊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此外,注重创新办刊模式,并凝聚编委会和编辑部力量,促进期刊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主管期刊期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SCC的国际影响力逐年提升,排名从Q3 上升到Q1,而且期刊发展得到科研人员和评价部门广泛认可。其中,创新工作内容与方向、团队建设情况如下。
  1.创新编委会工作模式,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
  2013 年,在本人组织召开的高分子学科编委会上,曹镛副主编提出了组建“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措施。随后,我协助正副主编组建了第一届委员会。当时国内期刊普遍存在编委会成员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首屈一指,但部分编委年龄偏高,有些除了繁重的科研工作还担任重要行政职务,难以在期刊发展方面投入太多精力,但又因聘期较长不能重组的情况。SCC 邀请30 位年龄在35-40 岁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加入“青年工作委员会”,不仅增强了期刊的活力和编委参与度,而且为编委会的换届储备了人才队伍。由于该措施对期刊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已被国内众多编辑部借鉴和采用。2017 年底,又协助主编组建了第三届全体编委会(包括顾问编委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2019 年初增设了海外顾问编委会。在筹建编委会时,经过反复调研,向主编推荐了多位编委人选,使得办刊队伍学术影响力更高。此外,注重组织召开全体编委会、学科编委会、维护编委会微信群、拜访编委等,以凝聚编委会力量,使其投入期刊工作。
  2.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约请高影响力成果
  由于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并善于利用专业数据库调研前沿热点领域动态及高影响力科学家信息,约请到了近百篇高影响力成果。如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ohn B. Goodenough 院士的展望文章,德国科学院Klause Muellen 院士、Hans-Joachim Freund 院士、新加坡科学院James P. Tam 院士的综述文章,中国科学院曹镛院士、李永舫院士、谢毅院士、谢作伟院士等课题组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组织了有机光伏、聚集诱导发光等多个高影响力专刊。2015 年约到中科院化学所侯剑辉团队的“世界效率最高的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该文同时入选ESI 高被引论文、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年度优秀论文”以及中信所“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这些高质量成果不仅促进了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而且对化学学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举办"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Sci. China Chem.自2011 年起连续举办“化学的创新与发展论坛”,逢双年作为中国化学会年会的分论坛举办,逢单数年走进重点院校,目前已走进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等。本人已负责组织召开五届论坛,涵盖生命分析化学、电化学、绿色能源与环境等领域。2020 年,在受疫情影响不能组织实体论坛的情况下,创新性地联合科研云平台举办了以“电催化前沿”为主题的在线论坛,吸引6 万多科研人员同时在线观看。论坛的举办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而且提升了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加强了报告专家、参会人员在投稿、审稿等方面的支持。
  4.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每年参加30 多个学术会议,加强跟科研人员交流,同时通过设置展位、优秀墙报奖等形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其中,多次受邀作邀请报告或口头报告介绍期刊和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如与国际著名期刊Biomaterials, ACS Nano 主编等在国际纳米药物会议举办Meeting Editors 活动,与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Commun., Adv. Mater.等期刊编辑在南开大学举办“编辑与学生面对面”活动等。
  5.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多角度宣传渠道
  除了通过海外合作平台Springer 以及国内自建网站发布出版成果外,注重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并与其他专业公众号合作推广重要成果。在精心管理下,本刊公众号粉丝超过了1.5 万人,其中一篇微信稿阅读量超过1.2 万次。此外,负责通过EurekAlert, LinkedIn 等向海外推广成果。丰富的宣传方式,有效促进了SCC论文阅读量、下载量和被引频次的稳步增长,且提升了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加强团队建设,共同推进期刊快速发展
  建设一流科技期刊需要加强编辑部建设。SCC 编辑部于2014 年和2019 年先后引进了两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全职编辑。在经过精心指导和带培下,他们已很快熟悉业务,成为编辑部骨干力量。平时注重鼓励团队成员发挥所长,并分工协助。 此外,还通过招纳、培养兼职和实习编辑,使团队力量进一步扩展和延伸。
  公示期为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一周。公示期内对拟获得择优支持人员有意见者,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反映,并提供必要证明材料。
  公示时间:2020年11月6日至11月12日
  联 系 人: 科学传播局科普与出版处
  党顺行   马强 
  联系电话:010-68597596        010-68597551
  电子邮箱:sxdang@cashq.ac.cn   maqiang@cashq.ac.cn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11月6日